驰骋快车道
助力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中国的大都市,摩天大楼耸立、现代高速列车穿梭、多车道环形交叉路口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尽管繁忙的街道上喧嚣不断,但挂着绿牌的电动汽车格外显眼。中国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在中国,每四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车,而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每两辆新车中就有一辆。”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总裁王伟良站在无锡办公室的大窗前,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感慨道。低碳出行出行正在中国兴起,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助力中国政府向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迈进。“相关基础设施正在迅速拓展,电动汽车价格亲民,且无需长时间等待即可提车。”王伟良进一步解释道。
在中国,每四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车,而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每两辆新车中就有一辆。
夜以继日,竞争激烈
众多新兴车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与传统车企开了激烈的角逐。最近,一个以智能手机闻名全球的新品牌——小米,也加入了这场战斗。
3月底,小米推出了其首款电动汽车“SU7”,一款定位为C级豪华科技轿车。“如今的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从A地到B地的简单交通工具,他们更加看重车辆的互联性、自动驾驶能力以及信息娱乐体验。”小米汽车副总裁黄振宇表示。
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世纪之交,电子产品在汽车总成本中的占比曾仅为约20%,而如今,这一比例已飙升至约40%,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新车成本总价的一半。这一趋势正引领着汽车市场的持续转型。“这正是我们小米的切入点。”黄振宇强调,“小米在电子业务和操作系统编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优势不仅在手机领域至关重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同样不可或缺。”
致力提供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这一举措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带来了显著优势。“我们为智能手机开发了先进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并擅长图像处理技术,这些在辅助驾驶中也同样重要。”黄振宇表示,小米致力于比其他汽车制造商更早地为客户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但他也强调,仅靠软件并不足以打造一款优秀的汽车,“性能、驾驶动力以及机械质量等基本功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除了软件产品外,小米还在高效汽车生产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自2021年9月成立小米汽车部门以来,该公司已从汽车行业吸引了大量工程师,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拥有约3000名员工。今年,小米的新工厂将实现超过10万辆汽车的量产,而批量生产已于3月底正式启动。此外,小米还拥有自己的电池生产车间。
与博世合作
小米有着雄心勃勃的目标:公司目标是在 15 到 20 年内成为全球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在合作伙伴方面,小米选择了与包括博世在内的众多精选供应商合作。博世的一些关键部件已应用于小米的首款车型中,从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到电池管理系统,再到采用碳化硅技术的400V电桥。
“博世在汽车行业拥有数十年的数据处理经验,在中国更是质量、创新和可靠性的代名词。”黄振宇表示,“在计算电桥负载方面,我们非常依赖博世的专业知识。”小米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展与博世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多产品和解决方案。博世已与几乎所有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小米是最新加入的合作伙伴。
本地开发产品
博世在中国市场是电动汽车技术的领跑者。王伟良表示,得益于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和本地标准化趋势的加强,博世相关业务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客户对电子电气架构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他们渴望灵活性、高效的开发速度和成熟的驱动技术,而这些正是博世所擅长的。”王伟良强调,“个性化和标准化对我们来说并不矛盾。要想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必须同时掌握这两点。”
对于博世集团而言,中国是重要的市场。博世集团全球总销售额中约有20%来自中国市场,而在中国市场的180亿欧元销售额中,有80%(即150亿欧元)来自智能出行业务。“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博世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王伟良表示。为此,博世将在上海附近的苏州投资近10亿欧元建设一家新的工厂,专门生产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以更好地满足本地需求。“此外,博世还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开发本土创新产品。例如,商用车新型电子制动系统就是我们在本地研发的一个成功案例。”王伟良补充道,“对于博世这样的全球性公司来说,能够开发本地解决方案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