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博世在中国

促公益发展

项目周期:2021.08-2022.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北京同心互惠社工服务中心,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

目标人群:支持小规模公益机构同心互惠社工服务中心的发展

项目愿景:探索低资源社区公益教育空间的运营模式及教育产品组合,使运营模式可复制落地。

项目概述:通过艺术院户外环境、艺术教室空间、慈善中心公益百货店等多种方式,打造提升儿童友好、全龄友好的社区公共教育环境空间。以普惠加资助的方式,为低资源社区的儿童、成人提供丰富且有一定课程质量素养教育的服务,打造空间内素养教育课程会员制,城市公益游学,企业定制公益服务的组合型教育产品。

博世中国陪伴同心公益空间走过了最艰难的1年半的转型摸索期,分摊了运营的压力,让这个空间能活着,有机会去获得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发展。

同心公益教育空间运营项目

项目周期:2021.08-2022.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支持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发展

项目愿景:优化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战略落地,建立合作平台机制,建立基金会—地州合作伙伴—潜在捐赠人对接机制。协同一线服务机构建立筹款模型,进行筹款产品研发,提升一线服务机构资源,动员及筹款能力。

项目概述:在博世中国资金支持下,连心基金会建立了基金会—地州合作伙伴的链接,并稳定了这类合作关系,吸引并扩大了地州伙伴的队伍,同时通过举办主题学习协助一线服务机构打开思路、激发想法并树立公益产品概念和意识,带动地州合作伙伴合作开展筹款产品研发,目前已建立了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的筹款产品原型;初步寻找到和积累了部分潜在捐赠人,协助地州合作伙伴拓展筹款渠道和提升筹款能力,协助对接政府、基金会、企业等资源。

在博世中国的支持下,连心基金会作为初创型的民间基金会,在受疫情影响,起步艰难的情况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建立了全职工作团队,并争取到不同项目资金支持,让机构在疫情之下顺利“活下来”,为未来持续为地州伙伴提供支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共渡艰辛,共创未来—连心协同筹资机制创新

项目周期:2021.08-2022.03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北京一个母亲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目标人群:全国的独抚母亲(单亲妈妈)

项目愿景:每一个独抚家庭都有能力创造真实有爱的幸福生活

项目概述: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传播倡导——社群互助——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团体深度支持——线下亲子活动”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的递进式的服务手法,为全国的独抚母亲提供支持、陪伴和赋能,帮助她们渡过离异、丧偶的艰难阶段,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内在力量,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对小组研发和带领人培训的资助,为产品规模化复制创造条件,加强了传播推广和筹款建设,提升机构的影响力,促进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袋鼠妈妈有办法——独抚母亲(单身妈妈)支持计划

项目周期:2021.09-2022.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西安市莲湖区一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

目标人群: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项目愿景:让有需求者都可以享受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营造安全、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促进社会美好发展。

项目概述:一诺公益成长计划是于2021年度发起,由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支持的为西安市莲湖区一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提供人才培养、组织建设、产品打磨的赋能支持项目,旨在通过培训研学、战略规划、内训、内督的方式支持初创期的一线社会组织,能够在业务开拓及聚焦、产品优化升级、人才专业能力提升、机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促进机构的专业化发展,并能够踏实的扎进社区,为社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一诺公益成长计划

项目周期:2021.09-2022.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成都一扇窗公益服务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

目标人群:乡村学校的学生与老师

项目愿景: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

项目概述:一扇窗计划(Pad For Hope) 是于2014年发起的公益项目,并于2017年在成都民政局注册民办非企业——成都一扇窗公益服务中心。机构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帮助乡村孩子开阔视野,打破边界,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募集社会中的闲置平板,搭建网络环境,赋能乡村学生和老师,补充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一扇窗计划也为乡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素养类线上课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成都一扇窗公益服务中心

项目周期:2021.08-2022.08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芮葭灵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悦享新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全国范围内3年+公益领域从业者750名左右

项目愿景:助力每一个公益人,在影响力创造之旅中,喜悦自信地达成最重要的里程碑。

项目概述:聚焦3年+公益人在需求分析、监测评估、筹款、政府合作等主题上的发展需求,探索具有规模化服务潜力的公益人专业赋能方案,支持公益人从“知道”到“会做”,形成可见的工作产出和个人效能提升。

悦享新知|公益人成长学苑

项目周期:2021.07-2022.06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市静安青青公益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西部乡村中家庭困难的女高中生和大学生

项目愿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农村贫困家庭中女生的命运,同时对她们的家庭和家乡的进步产生积级的影响。项目概述:青青公益在项目执行上运用独特的“经济资助+情感支持+专业辅导/心理辅导”的复合模式,让西部农村的贫困女孩子更好完成高中3年和大学4-5年的学业。并更进一步为她们提供各种短期个人能力辅导、长时期心理辅导和实习、就业的机会信息,让她们可以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有机会成为未来女性领导者。

乡村女学生教育项目

项目周期:2021.08-2022.08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乡村老人、慢病、残疾人群

项目愿景:愿每一个生命健康丰盛

项目概述:为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满足乡村老人,慢病,残疾人群就近的康复需求,本会联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志愿团队发起“振兴健康乡村,康复健康小屋项目”。通过在乡村卫生配置康复设备让村民获得免费康复和诊疗机会。同时,由中国志愿医生为村医提供慢病、中医适宜技术、康复技能专项培训以提升其医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提供服务,以筑牢基层健康网底。该项目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医疗带来的实惠和便捷,对于解决乡村最后一公里健康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在江西、河北、黑龙江、河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12个省的100个乡村捐建了100个康复健康小屋,总受惠人数达10万人次。

振兴健康乡村

项目周期:2021.08-2022.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

目标人群: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学校师生

项目愿景:每一位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美好的机会

项目概述:项目在大山里的音乐课堂基础上,通过为乡村项目学校音乐老师提供培训赋能,研发教材和教程,对项目进行评估和优化为偏远乡村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课堂。截止至今,已经在贵州20多个县130所乡村学校捐建音乐教室开展音乐项目,累计受益师生超过5万人。

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

项目周期:2020.1-2022.11

项目金额:人民币6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益桥(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目标人群:80位跨界公益人才

项目愿景:吸引和培养更多跨界人才进入公益领域,推动中国公益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

项目概述:益桥寓意为“公益之桥”,致力于把优秀人才和跨界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并激发社会大众对公益的理解与参与。益桥伙伴计划面向全球华人青年,旨在发现和培养有公益心、有益于中国发展的领袖, 让海内外华人青年职业人士和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中国公益和社会创新机构工作,同时给予其导师、培训、奖学金、社群等丰富的资源支持,使其快速提升自我,建立社会影响,并构筑起一个在各行业间相互支持、共同引领的社群。

益桥伙伴计划

项目周期:2017.08-2022.04

项目金额:人民币16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中国优秀社会创新人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跨界性人才

项目愿景:发掘和培养社会创新青年领袖,构筑一个全球性的学习互助型社会创新网络。

项目概述:在中国社会创新领域亟待发展的当下,SEED为中国优秀社会创新人才提供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顶级课程,连接多方资深社会创新领域专家,共同探讨美国前沿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国情下的应用,提高SEED Follows的行动能力和创新性,提升其项目质量与影响力,推动中国社会创新行业的发展。

SEED Fellowship社会创新种子培养计划

项目周期:2020.03-2021.03

项目金额:人民币4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进入Leader营培养的15-20名学员(5个团队)以及10000人次左右的Leader营学员团队所在地区的当地公益机构学员伙伴

项目愿景:引领中国公益筹款行业进入专业化发展,让捐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项目概述:本项目由方德瑞信联合益修学院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对合适的筹款Leader的投资培养,为具备公益筹款市场化筹款基础的地区打入“楔子”,颠覆传统能力建设,以创新的能力建设模式,提升在地机构筹款能力,活化在地筹款智慧与经验。方德瑞信与益修学院在公益筹款领域与公益人才培养领域已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上佳的业内口碑,能够提供高于市场标准的服务水平与项目成效。

公益筹款Leader营

项目周期:2020.01-2022.03

项目金额:人民币40万元

项目伙伴: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

目标人群:30名青年公益领袖、300名青年公益领袖以及其他成员等。

项目愿景:透过教育、对话、连结和共创,培养觉醒的个人、团结的社群,推动一个平等、多元、强壮且有韧性的公民社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通过识别想要改变领导力风格的青年公益领袖,为期提供系统的培训、建设实践社群、并与伙伴们开展共同实践行动,实现领导力的提升和转换,来促成所在组织和行动。同时,期望完善协作式领导力模型、开发特定领域的协作者培养方案、以及支持中国公益协作者社群的成长,为公益领域持续培养具备协作力和协作式领导力的人才,从而促进更多基于赋权、参与和共创的行动,以求更有效地回应社会问题,并培育基于赋权、参与合作的社会文化。

青年公益领袖“协作式领导力”发展计划

项目周期:2020.04-2022.03

项目金额:人民币40万元

项目伙伴: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联劝-墨德瑞特专项合作

目标人群:公益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群体,以及基层工作者

项目愿景:为公益人的能力成长精准导航

项目概述:公益职业人是公益事业的操盘手,其能力水平决定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但当前公益人才的能力发展得不到系统、专业、针对性的支持。本项目通过建立和运营公益人才的能力测评系统,为公益机构及其工作者提供精准的能力评估和发展建议,并赋能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掌握这套方法,切实提高机构人才发展的效能。公益人才能力测评分为两个版本:公益领导力测评模型针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群体,优秀公益人模型针对基层工作者群体。同时,本项目通过公益人才能力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为公益行业提供人才能力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数据洞察和方向指引。以此提高公益人才能力发展的针对性、系统性及影响力。

中国公益人才能力导航项目

项目周期:2020.03-2022.02

项目金额:人民币40万元

项目伙伴: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目标人群:农村社区发展工作者

项目愿景:培养一批有信念、懂理念、有方法,有网络的农村发展领域公益人,助力乡村的人才振兴。

项目概述:本项目由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开展,通过提供农村发展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一线工作方法实操、个人成长、共学网络建设与持续陪伴等四个层面的支持,来陪伴和支持一批对中国“三农问题”具有系统性认识、具备相应实践能力的农村社区发展工作。通过为期2年、总计8期的共学营和多层次后续支持,培养不少于90名农村发展工作者,并产生有区域影响力的成功案例和有行业影响力的农村发展工作者共学网络,协助共学伙伴找到自己从事农村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社区发展工作者共学支持计划

项目周期:2018.08-2019.12

项目金额:人民币22万元

项目伙伴:益爱领路(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公益领域从业者

项目愿景:拉近公益人“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挖掘具有实操经验的20位一线公益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的培训,协助他们梳理、总结和整合自己的公益经验和项目案例,再协助他们通过数十场沙龙、百讲线上课程传播、公开培训等方式辐射培养至少5万人次的公益伙伴,从而充分实现公益互助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助力整体公益人的能力建设,助推中国公益的发展和实现SDGs,有效服务更多的受益人。

博益——公益教育事业合作伙伴项目

项目周期:2018.09-2019.10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

目标人群:教育公益行业内捐助者与受助者约5万人次

项目愿景:技术改变公益,人人参与共享

项目概述:教育类公益共享数据库建设项目,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公益行业建立一个系统的、跨领域、实用的、开源共享公益数据库,推动数据的应用,推动中国教育类公益组织基础数据库信息完善。

教育类公益共享数据库建设项目

项目周期:2018.09 - 2019.08

项目金额:人民币22万元

项目伙伴:北京市丰台区声波残障社会服务中心、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

受益人群: 在大学就读或即将进入大学接受融合教育的视障学生

项目概述:本项目将为正在或即将到普通大学接受融合教育的视障学生提供急需的能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最终形成一套支持系统以服务更多学生。作为中国少数聚焦视障高等融合教育的项目,本项目不但具有引领作用,也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积累更多经验和模式。

金盲杖•视障大学生校园融入支持计划

项目周期:2018.06 - 2019.06

项目金额:人民币20万元

项目伙伴:成都市乐芙公益服务中心

项目目标:培育成都市天府新区梅家村社区环保自组织;通过技术传递,助力农村社区形成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的循环模式。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重建农业生态平衡以及农村可持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围绕农村社区问题,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农村社区环保自组织,通过农户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实现持续运转。家园湿地工具包的开发推广,将为社区提供成本低、高环保效益、效果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以技术助力社区可持续。

家园湿地—农村社区可持续生活恢复项目

项目周期:2016.07-2017.12

项目金额:人民币50万元

项目伙伴:南都公益基金会

目标人群:小学阶段留守儿童

项目愿景:改善流动儿童的成长环境

项目概述:针对目前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堪忧的现状,新公民计划的邑思行动孵化了2个初创机构——致力于科学素养教育的科蚪和开展城市主题探访活动的东隅。将这些优质教育产品推广到流动儿童教育领域,使流动儿童能够接触并真正受惠于多元的教育,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邑思行动—流动儿童教育创新机构孵化项目